“越”指广东?广东只系“南越”,汉族广府人入主后通“粤”
好多人认为「越」指广东,其实不然,百越其实好大,长江以南大部分都系。
广东只系其中的「南越」(被汉人占领后改为南粤或粤,意为富米之地)
此外仲有闽越、吴越、瓯越、骆越等几十个。

“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,百越杂处,各有种姓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中的这段记载,揭示了一个被历史部分遗忘的事实:古代中国南方广袤土地上,曾生活着众多被统称为“百越”的部落。
今天许多人误以为“越”专指广东,实则不然。百越是一个涵盖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地理与文化概念,从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直至越南北部,这片连绵七千余里的半月形地带,都是百越先民的栖息之地。
百越疆域:跨越千里的文明版图
许多人熟悉广东的“粤”简称,却不知这仅是百越文明的一部分。百越的分布范围之广,远超现代人的想象。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,百越的核心区域覆盖当今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越南北部。
这一广阔地带局部零散分布还延伸至湖南、江西与安徽等地。可谓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。
“越”与“粤”在古代原本通用,后来才逐渐分化——“越”多指浙江一带,而“粤”则专指广东。这种语言上的分化,也反映了百越内部文化的多样性。
考古学家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发现了众多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址,从浙江的河姆渡文化、良渚文化到广东的缚娄古国遗址,这些考古发现共同描绘出百越文明的辉煌图景。
百越部落:多元统一的民族拼图
百越并非单一民族,而是众多部族的统称。正因为部落众多,才有“百越”之称。每个部落都有其独特的种姓和文化特征。
在中原史籍中,不同地区的越人被赋予不同名称:苏南浙北一带为“吴越”,福建一带为“闽越”,江西湖南一带为“扬越”,广东一带为“南越”,广西一带为“西瓯”,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为“骆越”。
这些部落虽各有特点,却共享着相似的文化特征。断发文身、龙舟竞渡、干栏式建筑、稻作农耕、印纹硬陶等,都是百越文化的共同标志。
南越与广东:局部与全貌的关系
广东在百越中对应的是“南越”(亦称南粤)。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建立的国家,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、广西的大部分地区,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,海南,香港,澳门和越南北部、中部的大部分地区。
南越国存在于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,共历经93年五代君主,最终被汉武帝所灭。这一历史片段展现了岭南地区在秦汉之际的政治格局。
广东地区的南越部落与西瓯、骆越等部落共同构成了岭南的百越先民。随着中原人的南迁,这些原住部落多数逐渐与中原民族融合,其余则在漫长历史中演化为今天的壮族、瑶族、畲族等少数民族。
百越遗产:深远的文化影响
百越文化虽然不再以独立民族形式存在,却通过多种方式在许多现代民族的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痕迹。今天的京族、高山族、壮族、瑶族、黎族、布依族、傣族、侗族、畲族、仡佬族、毛南族、仫佬族、水族等少数民族,都可以追溯其祖先到百越部落。
在文化贡献方面,百越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。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之一,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。
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考古发现的水稻硅质体,更是将水稻驯化年代推前至1.4万年前。
百越人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同样令人瞩目,他们善于利用水路交通,创造了早期海洋文明。这些成就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随着历史推移,百越人大部分逐渐与南迁的中原汉族融合,另一部分则演化为壮、侗、黎、布依、傣、畲等南方少数民族。考古学家近年发现,岭南在秦朝之前就已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明,改写了岭南的文明史。
如今,在广东的壮族、瑶族、畲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中,依然能找到古越人的文化基因。

如本文侵权,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@yuetol.com,核实后本站即删除。
相关话题Tags
相关内容
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(0) 进入可赞踩